青卿

楼诚及其衍生

我的2015剧评之“童话”——《琅琊榜》



 文/青卿

这些年基本没读过网络小说,上次还是《甄嬛传》和《步步惊心》(前者剧比文好、后者文比剧强)。听闻热映的《琅琊榜》是网络小说改编,以为又是仙侠类型,就没上心。偏巧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很是奇葩,推荐新剧时不做任何介绍或评价,直接把原著前几章挂上,好不好看你自己瞧。

偏巧那天晚上得空,就读了下去。开篇的文风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不过故事还算抓人,于是一口气把推荐章读完,又忍不住搜了网络版继续,到睡觉前已读了近半。翌日刚好去图书馆还书,顺便借了一套朝华版的《琅琊榜》。于是,几天之内,把网络连载版、网络修订版、朝华实体书版,三个版本都通读了。

对比各种版本,很有趣。连载版往往带有作者创作时的点滴印记,附录的只言片语包括其对情节人物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初衷;修订版删减了许多旁枝末节,故事更紧凑;实体书则进一步修订(可惜仍有错别字)。可以看出作者一路很认真地完善着作品,愈雕愈精。

而我在阅读的第二天,从半程开始看北京台的《琅琊榜》。山影很下功夫,视觉效果真好,演员也出色,值得那铺天盖地的好评;但仍有许多不足。

严格讲,书评和剧评应该分开,但此剧编剧正是原著作者海晏,所以就一并评论了吧。依然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历史剧?政治剧?】

《琅琊榜》多被看作架空历史正剧,什么权谋啊复仇啊诡谲啊烧脑啊,这定位多少有些尴尬——哪里找这么单纯这么光明这么正义凛然的历史啊!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部童话:作者明知真实的历史和政治复杂阴暗,所以编出个明朗正义积极向上的神话,表达对政治清明的期盼追求,大家一起做个美好的有情怀的白日梦。

——“白日梦”在此并无贬义。我不相信有这样的历史和政治,但我喜欢这样的美梦,也感动,也叹息,并有些迷恋。抛掉历史枷锁,童话能让我更放松,观剧时也不用想得太多。

可挂着历史的边儿,观众的浮想联翩总是免不了。

老爸第一次问我《琅琊榜》讲的是什么,我答“林帅被陷害叛国谋反,他儿子死里逃生后给他翻案的故事”,老爸问:“林帅的儿子名字里有个‘果’字吗?”哈哈,我真不是故意哒!其实这部书是《少帅与他的表兄弟们》啊!

播到私炮坊爆炸,靖王台词“都是勤勤恳恳的小百姓,没有人知道自己家隔壁是个火药库……如此惨烈的意外,上百条人命眨眼灰飞烟灭……简直是场无妄之灾”——这真是新闻时评了,上个月的天津大爆炸犹在耳边,太过讽刺!

原著笔墨多落于梅长苏的机谋设计,而我格外喜欢几处侧面描写的时政,如:苏、靖、沈追为灾年拟定的救灾办法,使灾年无暴民,灾民得益;国库花钱不多,维稳效果极佳。只可惜此细节剧中没体现。又如靖王选定并不很强硬的程阁老担任春闱主考官,柔和地迈出整肃吏选的第一步。这段电视剧拍了一部分但又删了。还有蔡荃沈追二人把酒谈心一场,针对梁帝对私炮坊一案的不合理处置,发出民贵君轻“人命关天才是底线”的正三观之言。好在这段剧中认真保留了。

——也许海晏笔下的权谋算不上完美,对朝堂风云的描写也嫌单薄,但这些“主线”之外的细节,倒是悄悄展现了作者的“政治追求”,很有些历史小说的味道了。不仅仅是复仇与翻案,更要扭转官场风气、构建公正法治的和谐社会。

这情怀,很难不被打动。

 

另一方面,说到架空历史,《琅琊榜》的朝代很有意思。原著架空,但大梁怎么看都是南朝萧梁。只是书中用了许多后世的典,除了引用辛弃疾的词,还有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杨家将的“焦不离孟”、古龙名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甚至还有“异次元空间”这样的新生代词语!实在不算严谨。

电视剧依然没明确朝代,只是服饰、建筑、礼仪,都按照南北朝设置,很细心。稼轩词曾出现在预告片花里,正片里好像不见了。剧组认真!

大部分戏都席地而坐了,只是偶尔有椅子出现。穆小王爷那“好咬”的楠木座椅也出现在台词中。

看原著时,到科举春闱一段,我第一反应是南北朝时还没有科举制。没想到剧中真的把科举改成了“中正定品”!真是下功夫了。

但地理问题没法改。原著的大梁、北燕、东海(日本?)等虚拟的国家位置关系,还算可以想象。但与南楚、云南的关系,就乱套了。再加上“江左十四州”几乎占了萧梁全境,读者直呼“大梁药丸”;其他书中提到的地理位置也很少有能说得通的,简直虚拟成了另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中国。

哎呀,不能怪读者太较真儿,实在是,忍不了呀!您就不能稍微让它贴近真实地理么?

至于电视剧火爆后,山东的琅琊与安徽的琅琊争抢正宗琅琊之名,我只能说呵呵。真不拿自己真实的悠久历史文化当回事啊!

 

【文风与抒情】

前头说了,《琅琊榜》的文风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类型。与其残酷的故事相比,文笔偏柔,抒情太多,有时候可以读得出作者胸中有太多情绪,或许正为人物哽咽眼中蓄泪。海晏文风是明显女性化的,“情”的表达太直接了。也许可以再冷静些?

最初连载版开头好多章写的都是萧景睿:单恋云飘蓼、结交梅长苏、抚慰交心、同赴金陵,于是读者险些以为是苏睿双男主(也有传说此文最初走的是耽美向)。修订版把这些全删了,直接从进京开始,真是明智之举。

我也爱景睿,作者给了他几乎所有的美好品性,教人没法不喜欢。但过多笔墨用来描写梅长苏对景睿的欣赏愧疚矛盾心理,全书的重心就维持不好了。适当删减很必要。

而梅长苏对赤焰战友、对景琰的感情, 虽然有时也写得太抒情、技巧不足,但毕竟故事编得揪心,再直白的抒情也不算过火,我也就吃下去并感动了。

全书最多的抒情与内心独白,集中在梅长苏单独面对飞流时。单纯的飞流代表着赤子心,既是梅长苏的倾诉对象,也是给他最多慰藉和精神支持的人。原著中,二人语言上和肢体上的互动非常多;到了剧中,可能是担心太腻了,大部分都删改了。这很可以理解。

《琅琊榜》大火后,网上有“琅琊榜经典台词”的帖子,打开看看,尽是鸡汤;甚至“遥映人间冰雪样”这平仄根本不通的诗也入选了。其实那些句子在书中也还不显突兀,但单拎出来就不对劲了。说到底,我喜欢的还是书中较为平实的文字,而不是这些“金句”。

而我读原著时唯一一次绷不住掉泪,是梅长苏给飞流折孔雀后那句“太奶奶,你看见了吗?”出乎自己意料。

 

【改编】

《琅琊榜》小说本身很完整,电视剧改编据称还原度超80%,但那20%引起的争议却不小。先说说改编得好的方面:

剧中增加、调整了一些戏,弥补了原著中的不足。比如:

原著中宫羽“使绊儿”,促使何文新杀了文远伯之子邱公子,帮梅长苏推倒了朝向誉王的第一张骨牌。可这邱公子岂不死得太冤?剧中增加了邱公子纨绔子弟的罪恶背景:他曾害死心杨心柳的弟弟,所以心杨心柳与宫羽合作,是为弟弟复仇。这就合理洗白了梅长苏。

原著中梅长苏要向言侯坦诚自己辅佐靖王夺嫡,并邀言侯相助,却并不是亲自拜访言侯,而是派黎纲去说。这不合情理——兹事体大,言侯是重量级人物,不可能不当面密谈。所以剧中设置了非常诚恳感人的一场会面,梅长苏凝视言侯,再三重复那句“侯爷你可愿意”,终得言侯一诺——王劲松老师演得太好!带得胡歌这场也很出色。

 

【人物改编】

是编剧改编了人物,还是演员重塑了人物?

高鑫认为太子是单纯的,所以把太子演得蠢萌了草包了。场面倒也不难看,可这么一来太子阵营与誉王阵营就难以势均力敌了。(咦?看过的电视剧中太多太子都不争气,胤礽啊承乾啊……)

陈龙的蒙大统领,从原著里忠勇深沉的“猛大统领”变成了剧中用来衬托主角智商的“萌大统领”,虽然从正剧情节来看,不如原著合理,但戏剧笑果不错。

小飞流,原著里不会笑的阴冷少年,变成了表情丰富的酷帅萌宝,虽然与苏哥哥的亲昵戏删没了,但非常可爱,教人忍不住想摸摸头(谁敢!)

贴身旧部黎纲、甄平,居然拽上飞流和晏大夫,与宗主组成了苏宅喜剧组,小细节着实可爱。再加上后程现身的蔺少阁主,苏宅日常可再看一百集!(网友语)

以上例子说明:调节气氛很重要,毕竟剧情整体压抑嘛。

而除了自我喜剧化,更重要的演员重塑角色,发生在誉王黄维德。

原著的誉王角色比太子丰满,但还是脸谱化了些。黄维德老师真不是一般的敬业啊!据说他写了数十页修改意见,最终被采纳三分之一;没被采纳的意见,则用表演去克服——这才有了有血有肉精彩夺目的誉王。

我原还担心“出身滑族”这样的颠覆设置,会弄巧成拙,但看下来竟也顺理成章呢。

我心目中,此剧的中青年演员里,黄维德演技拔得头筹。

 

【BG线改编】

《琅琊榜》原著可以说是没有女主,霓凰的戏还没有静妃多。而且海晏贴心地给了霓凰一个男朋友——聂铎,并让这对纠结的恋人在梅长苏走后成了婚。

我很喜欢海晏这个安排,就像一些读者评价:“海晏才是霓凰的亲妈。”为啥一定要霓凰为林殊守一辈子活寡?霓凰就应该拥有自己幸福的正常的后半生啊!

而且霓凰幸福了,梅长苏也就走得安心了。你看他连宫羽都不肯给任何念想儿,生怕误人,更何况霓凰。

其实没有爱情只有兄妹情的苏凰感情线更为感人。

可惜这样的安排,无论原著读者还是山影团队还是电视剧观众,大都不肯接受。似乎缺了男女爱情线,就不是一个正常故事了?而且侯鸿亮在专访中表示,男女感情线还不够“尽情”,觉得可以再改进……天啊,郡主戏份已经加了太多了,再加就真成狗血言情剧了。你山影真的擅长言情剧么?还是乖乖拍男人戏吧!

剧中加重苏凰戏,导致了多处不合理和遗憾:

比如赤焰翻案后,蔺晨与梅长苏商量去云游四方,除了飞流,还想带上宫羽——原著中这没问题,可电视剧里还有郡主等着呐,蔺晨你凭什么让梅长苏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抛下未婚妻只陪着你和飞流,居然还敢带宫羽!鸽主你活腻了吗?

私炮坊爆炸现场,本来是苏靖二人精彩的对手戏,可是平白塞进来一个郡主抢戏。当靖王突然怀疑是梅长苏“为誉王出的奇谋”时,原著中是这样的:“梅长苏一开始以为自己听错,转头看了靖王一眼,才慢慢领会到他说的确实是自己所听到的意思。虽然是被误会,而且就情势而言这也不是太值得生气的事情,可不知为什么,梅长苏就是觉得心头一阵怒意翻腾,强自忍耐了半晌,方冷冷地道……”而靖王也无需旁人提醒,“见他沉下了脸,语气甚是冷冽,心知说错了话,心中歉然,忙道……”这一段内心戏,很考验演员功力,若演得好一定很出彩。可惜镜头只匆匆掠过胡歌平淡的脸,就聚焦到郡主愤怒斥责靖王。胡歌错过一段飙演技的机会,靖苏二人的磨合也就表达不充分了。

(原著中靖苏三次较严重的误会和磨合,都在剧中被改编。第一次是情丝绕事件救郡主后,靖王怀疑梅长苏故意置霓凰于险地。由于剧中解救细节的改编,逻辑上不太圆满。第二次就是私炮坊,被郡主强行抢戏。第三次则是救卫峥,强行加戏制造误会,这个下文细说。)

九安山三天死守,众人望眼欲穿等待靖王搬来救兵。经过一夜血雨腥风心惊胆战的王室,终于盼来尘灰满面血染战袍的靖王回归护驾,众人眼中的靖王是何等威武!这样军功累累忠孝两全的可靠皇子,江山可以托付!赶紧册封为太子吧!可是,可是,电视剧里抢先来护驾的却是霓凰!!!诶呀呀,一口老血!前面的铺陈全都白瞎啦!郡主麻烦你让一让好吗?景琰他不容易啊!而且林殊哥哥现在最想见的也不是你呀!

套用苏先生“衣锦夜行”的台词:“如果救驾之前就想着是要给别人看、以谋太子之位,那是殿下的德行问题;但如果拼死护驾却被郡主抢了风头最终功劳夺不到眼球,那就是这个编剧无用了……”

说了这么多不满,可我还是喜欢刘涛的霓凰,演得真好!其实剧中的苏凰线,也很美,如果不知道原著的话,接受起来毫无障碍。可谁教我原著与剧同时看,不小心就成了原著党呢!

作为女主角的主题曲,《红颜旧》也挺好听(只是听到“成王败寇‘靳东’流”有点儿跳戏)。可是最后一集靖苏城墙上话别的戏,BGM居然是《红颜旧》!他俩谁是女主?

 

【景琰智商改编】

“萧景琰你给我站住!你有情有义可你为什么就没脑子!”——这么过瘾的两句台词,一下子就给景琰的智商定性了。

多精彩的场面呐——割铃断义、靖门立雪,心碎倒地的吐血,直呼其名的棒喝,闹完别扭,握手言和。雪中斯人,画面美啊,内心虐啊!刚才谁说山影不擅长拍言情剧来着?

从戏剧效果来看,好像非这样拍不可。可是从人物性格塑造上看,还是原著合理。

原著的景琰是有脑子的,很有脑子的。即使他性子过于坚毅执拗,但也没冲动到完全不讲情理。而且剧情发展到救卫峥时,景琰与梅长苏早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了一定的默契,怎么说也不可能完全翻脸恩断义绝。所以剧中故意增加了小新的陷害,误导景琰反感梅长苏。可是此陷害手段太低,是个一戳就破的漏洞。

书中当梅长苏反对营救卫峥时,景琰虽生气,也只是冷笑说“就当我没有开口吧”而欲离开。之后俩人的几页对话,从不合到互谅,纠结却理智;景琰甚至非常清醒地提出由自己去说服夏冬,有理有据,深谙心理学,不输梅长苏。

可以说,原著中此段情节是很完美的,靖苏的性格和互动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内心澎湃却不故意煽情。可惜电视剧的追求与小说不一样,适当洒狗血,观众喜闻乐见。

景琰智商被打压,造成的结果是人物立不稳。没脑子的小哭包,冲动不计后果,辨别是非能力差,将近50集都没识破梅长苏身份,最后还是等夏江来揭示林殊的秘密。冤死了景琰!你这么笨这么冲动这么感情用事,让小殊怎么放心你当皇帝啊,难道他临终真要嘱咐蔺晨来辅佐你吗?(误……)

我喜欢kkw 演的景琰,可还是原著的景琰性格、靖苏关系更让人信服。

有读者评论,看书时,感觉梅长苏全程拿了女主剧本,景琰则是铮铮汉子。而看剧时,却有景琰变女主的错觉。所以才有了“靖苏”和“苏靖”两党之争。(yoooooooo……)这主要是改编的问题。

 

【“高潮”改编】(这个词会不会屏蔽?)

语文课学过,标准的小说结构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电视剧也差不多吧。只是高潮究竟在哪儿?到底要怎么个“高”法?

读过的许多长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很难清晰判定哪一段算高潮。有些不太高明的小说或电视剧,故意在临近结尾处安排些大场面,太过刻意,反弄巧成拙。所以我觉得高潮未必都在最末,未必故作惊心动魄,合情合理最好,结局和尾声长一些也不怕。

《琅琊榜》小说的高潮,我觉得分为两条线,一是政局转变的剧情线;二是靖苏感情线(不涉CP),高潮即景琰发现梅长苏就是林殊的过程。

剧情线的最高潮,是救卫峥扳倒夏江。从此处起,朝堂格局大变,靖王进阶之路几无阻碍;之后的九安山虽然凶险,却只能算第二高潮,靖王平定叛乱众望所归,太子之位板上钉钉。而赤焰翻案算是必然的结局,没啥可意外的。最后梅长苏毅然出征马革裹尸,则是光明的尾巴。

靖苏感情线却没这么鲜明。景琰一次次发现、怀疑、被瞒被骗,一次次逼近真相又被打击,循环往复,读者都为他扼腕(观众干脆喊景琰看字幕,哈哈)。直到最后从言侯口中发现“石楠”就是林燮,继而狂奔堕马,隐忍而归;梅长苏反过来以榛子酥试探,二人终于揭开帘幕,赤诚相对。

这段高潮写得真挚动人,靖苏内心戏丰满真实,激荡与矛盾、体谅和纠结,伤痛又欣慰,最后台阶上手臂相扶,互予力量,无需言语,道尽一切。虽然原文的文风依然略嫌煽情,但整体编排确是极好,几乎不能再好。

可是电视剧全删了。石楠梗、堕马梗、榛子酥梗,全删了。原著党疯了。尤其当官博放出删减掉的剧本时,微博哭喊声一片——剧本都写好了呀,为啥全删了?!

只为制造剧情线的“高潮”,为了让夏江反扑。

全书反派偏弱,这的确是个不足,所以剧组最后强行给夏江加戏、让他疯狂反扑,这也可以理解。但扑就扑吧,何必非要删感情线?二者不可得兼?

许多观众已经替他们弥补出了最佳剧本:先演石楠堕马榛子酥,使靖苏相认,再让夏江反扑,唯一的区别是大殿上的靖王要假装惊讶,其余情节不受任何影响。岂不两全其美?

当然也有许多观众喜欢大殿反扑,不喜欢原著感情线。理由可能是原著太细腻CP感太强太像言情剧,不如反扑版激烈痛快剑拔弩张。唉,各有所爱吧。

但至少从景琰来看,自己发现小殊,与夏江指证小殊,感受完全不同。景琰被骗了那么久,就不能让他自己去发现?埋了整部书的感情线,生生断掉,读者吊着一口气,吐不出来,难受死了。

而且,夏江反扑戏附带着全剧最不合情理的大BUG,就是众人策划谋反。只因梅长苏被召进宫,靖王、蒙挚、霓凰一众就商量着午后起兵。都疯了么?祁王当年的“宁死不反”不是靖王的楷模吗?说好的“祁王当年没有做的事情,景琰也绝不会做”呢?“景琰所求的无外乎真相与公道”,所以才要赶在梁帝在位时为赤焰翻案。可是你们告诉观众你们此时要谋反?那早干吗去了?早反了整部剧都不用拍了!

整个《琅琊榜》故事最核心的问题也在这里,正面人物都有一种受虐般的“有所不为”的坚定信念:他君可以不君,父可以不父,但我臣不可不臣,子不可不子。所以依然要忠要孝,不能枪杆子夺政权;所以翻案要在当朝,要走法律途径,要程序正义,要证据确凿,要民心所向,要史书清白。而这样坚持了快50集,你们最后说反就反了?那你们跟誉王有什么区别?

智商下线了!!!

 

【演员】

知道是胡歌饰演梅长苏,我觉得造型和气质应该合适。因为我唯一看过他的一部作品就是《风中奇缘》(剧情真不好看),九爷的形象与梅长苏有些相近。可是《琅琊榜》中,梅长苏的病弱体态展现得不算太好,倒让我有些怀念九爷了。还有面部表情,有时还应更细腻些。

形象之外,还有台词和节奏问题。因为是后期重新配音,某些该虚弱些的台词,念得太实了,气息太健康了,估计现场收音效果会比较好。而且有的段落语速过快,对比剧中老戏骨,胡歌的节奏掌控力尚待加强。

当然整体来看,胡歌的梅长苏完成度很高,打个90分也不为过。他的努力和进步,有目共睹。

 

第一晚读《琅琊榜》时,心中有了个模糊的靖王形象。之后查王凯这个名字,原来是《北平无战事》里的方孟韦啊,印象很不错,可是,他也太瘦太白净了,不够英武吧?

第二晚开始看《琅琊榜》电视剧,哦,靖王与孟韦很不一样了,健壮了不少,英气勃勃,是演员为角色特意去健身增重了。

Kkw的靖王也完成得不错,与胡歌有些相似的,也是微表情尚欠些火候,有些戏份冷面过多,层次还可以再丰富。

前文说过,由于剧本情节修改较多,靖王形象也与书中有了些差异,景琰便有了另一种动人。其实怎样的景琰我都喜欢。也期待kkw未来演技有更大提升。

 

《琅琊榜》的配角阵容可观,许多半熟的面孔带来出乎意料的演技。谢玉、言侯、高湛、梁帝……连“导演团”都有惊喜。实在是过瘾!

景睿和豫津,演员年龄偏大了些,不过气质与原著相符。

静妃这一角色,虽然与梅长苏一样聪慧过头、一样如“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可演员演得不错,令人信服。

夏冬在书中出场时之邪魅,令我恍惚是在读温瑞安。观剧时还想,怎么能找到雌雄莫辨的演员来演绎夏秋夏冬兄妹。不过剧组没有给我挑剔的机会,他们直接让夏春夏秋长得像双胞胎了,哈哈!张龄心的扮相虽然与原著相差较远,不够邪,鬓发间也缺了那一缕令人揪心的白色,但基本演得到位。所以她依然是我在全剧中最喜欢的女性角色。

祁王以正面示人,出乎我意料。他本是个神话一样的存在,网友戏称如同甄嬛传里的纯元皇后。所以只需一个饮毒酒的背影就足够了。

还有蔺晨,哦,靳东的这次客串其实有些尴尬,外形真的太别扭了,年龄也大了些。可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个角色本来就讨喜,全剧几乎只活在台词里,结尾才出现这股清新的风,洒脱,戏谑,真诚,举重若轻,清凉而温暖。可以想象,这之前的十一年,有他陪伴扶助,长苏何其幸运。小说结尾他俩的对话,每读都感动不已。而靳东,即使造型有问题、声音被配音、戏份也极少,但还是准确诠释了蔺晨的个性,让观众于微笑中被感动。

即使只是客串,靳东的演技仍然无可挑剔。真心喜欢!(只可惜我不能跟妹子们一样称呼他为东哥啊。)

 

【配音】

《琅琊榜》播出不久,豆瓣即出现了针对配音问题的质疑帖。笔锋尖锐,指出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国产剧的收音与后期配音,的确是个难解的痼疾。我不够专业,不清楚剧组最大的难处究竟在哪里,是不是客观现实的困难真的无法克服?(在我上一篇影评里提过,即使是被广泛称赞的据称现场收音的《红色》,我看后期也由演员本人配过音。)

《琅琊榜》花絮里显示,在影视城拍外景时,周遭环境之混乱令人咋舌,不仅到处有参观的群众,甚至大喇叭还会定时播放音乐。那戏还怎么拍?没穿帮就不错了。

不过内景戏现场收音也会很难么?

演员的台词功力,是演技的重要一部分,如果有条件用原声,效果一定更佳。以几位老戏骨的经验来看,台词肯定是非常棒的,相信梁帝、言侯的原声不会比配音差。

幸好梅长苏、靖王、谢玉、静妃这几位主要演员是自己配音,还算给人一些希望。

誉王黄维德是台湾演员,或许配音很难避免(宝木老师配得真棒),但其他角色为啥也是配的多呢?据说,霓凰郡主刘涛原声不够英气、蔺晨靳东声线低沉,都是因为声音特质不符合人物才被配音。这真挺矛盾。姜sir广涛的声音我喜欢,花絮里靳东的原声也很不错啊;而英武的郡主就真不能拥有温柔声线么?

另一方面,即使演员本人配音,现场收音的真实性肯定强于后期配音。身体动作与声音是相合的,气息是关联的,情绪是一体的。一气呵成的表演,该有多好!

而且不得不批评,《琅琊榜》配音后,有非常多处台词与口型对不上,甚至是差别巨大。真的难以忍受啊!为什么后期修改那么多台词呢?看过花絮,我们知道演员和导演现场会调整不少台词甚至修改情节,这其中留下了许多错漏么?若能避免该有多好!

真盼望未来国剧能在这方面严于律己,有所提升。

 

【被删掉的佛牙】

除了霓凰的男友聂铎,剧中还删除了一些角色:景宁公主、谢家三公子、金雕柴明……的确可有可无。

但佛牙删掉有些可惜。

15岁的佛牙是景琰养的战狼(或许是靖苏二人合养的),它与梅长苏再次相见后的亲昵,很可能导致景琰再次怀疑梅长苏身份,这也是一处很有意趣的悬念。而佛牙与飞流“你摸我躲、你咬我闪的游戏”,画面一定非常神奇(因此也非常难拍)。更重要的是佛牙之死,发生在很关键的时刻——靖苏相认——感情线的爆发点。而这场戏的一个重大作用,是为飞流提前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飞流在此时接受了佛牙“睡了,不醒”的现实,几个月后才不会因苏哥哥永远不醒而崩溃;“作为朋友,你一直记着他,那就够了。”

这样的狼的确不好找。所以剧中找了条藏獒来代替,但拍摄效果并不好,所以后期干脆全删了。佛牙就不存在了。

藏獒难度太大,怎么可能拍得好!其实,找条训练过的军犬不行么?

缺了这节佛牙引发的“生命教育课”,飞流以后该怎么办?好在剧中多了一场戏:蔺晨炼制冰续丹,飞流乖乖帮忙。原著中,飞流与蔺晨相处的每一时刻,几乎都是鸡飞狗跳;飞流对蔺晨的畏惧、逃避、抵触,贯彻始终。而这里,飞流能安安静静充当鸽主的小助手了。

一定的,长苏走后,有蔺晨在,一定会安抚并照顾好飞流的。而且也会安慰照顾好景琰的。(误……)——你猜到了吧,我是楼诚党。

 

【节奏、剪辑】

《琅琊榜》电视剧的整体节奏掌控不算太好,开头两集偏紧(据说是为了迅速吸引观众),没读过原著的观众看着费劲,我倒觉得还不错;后半程则明显拖沓,掺了不少宫中戏的水,有的段落可以快进。对照一下书的进度,电视剧用不到四成的集数,讲完了原著一半的内容,怪不得后程发虚。

在上一篇剧评里我吐槽过现如今电视剧集数过多的问题,这里复制粘贴:“真怀念当年8集的《过把瘾》、10集的《围城》啊!”《琅琊榜》若瘦身些,会更好吧。

剪辑,问题更多。

我并不懂剧本创作,也不敢妄评剪辑技术,但仅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琅琊榜》观剧过程中,经常一场戏刚到一半儿,话正讲到关键处,就生生被掐断,转场了;然后又突然转回来,脑子里还要费劲回忆刚才说到哪儿了,硬生生继续。别扭啊!感觉剪辑的节奏刚好错位,总是赶不到合适的点,就是那么不痛快!

相比之下,《伪装者》前几集的节奏就非常好。

 

【摄影构图服装道具场景礼仪音乐……】

这些都被夸滥了,不必多说。

只是,苏宅的房子,只有框架结构加软隔断,真不嫌冷啊!宗主的身子要紧,给房子加上外围护结构好不好?不能只顾画面美,抛弃实用性啊!宗主不需要美丽冻人。

此处的遗憾也在于温度。有些夏天戏份,演员口吐白气;而花絮里又看到暑热中捋胳膊挽袖子晾大腿演员们。拍戏真不容易!

 

【男人戏】

CP这个词,突然火了。先播的《伪装者》,观众有多么热衷凑CP,“官方”(表面上)就有多么着急撇清CP。到了《琅琊榜》则变了,官方甚至拍摄了苏靖与鸽子蛋等系列照片以飨观众。哼哼~

其实这个词我也是才听说——配对而已。

只不过,近来的热门CP多集中在男人戏;而这些年流行的风气,便使得各方既好奇又别扭。其实这有啥啊!

《诗经》在今年火了一首秦风的《无衣》,《琅琊榜》加上《伪装者》,都是战友情、兄弟义、家国情怀。这也正是两剧吸引观众的所在。

既然是男人戏,那就别想着去平衡女性角色、去闪避兄弟感情,真没必要。

遗憾《琅琊榜》的结尾没有放开手脚体现苏靖相认后的兄弟情,官方说是已经在克制了。可我前面讲过,在苏靖相认之前,删掉石楠堕马榛子酥,增加割铃断义靖门立雪,总体感情线更像狗血言情剧了。借用网友阿ZU的评论:苏靖经历了“表白,迟疑,接受,了解,相爱,误会,吵架,分手,和好,深爱”的全恋爱过程(其实还有死别)……唉!

反而是相认后的情感转变,没了榛子酥之后心绪复杂的台阶一扶,就怎么都表达不好了。

新增的送鸽子蛋一节,效果还可以吧,算是另一种直白的感人。但观众人心不足,既然信物都赠了,那干脆再痛快些——小殊展开双臂疏朗一笑时,官方欠我们一个拥抱啊!(其实现实生活中,好哥们儿抱一下,根本不是个事儿啊,何况苏靖经历了那么多。)

补一句:我其实并不认同梅长苏对景琰隐瞒身份。“为了你好,我只能骗你,直到我死了,你追悔一辈子。”为虐而虐啊!蔺晨和蒙挚的观点很有道理:“靖王自有靖王必须承担的东西,他也不是那种承不起的软懦之人。”(反而是素未谋面的鸽主更理解和信任景琰,这这这……)

——可是这一自虐设置是全书的根本,读者也只能叹气了。

 

【不能再写了】

数了数字数,居然破万了。打住!

2015很高兴结识《琅琊榜》这部童话。虽然不完美,也让我满足。 


青卿的LOFTER目录整合

评论(28)
热度(22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青卿 / Powered by LOFTER